821-23日,区域国别文学文化与文明互鉴研讨会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召开。我院尹延安、周小川、徐多毅、王刚、宋昀和吕霄霄等6位教师应邀参会,与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哈佛大学等71所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200余人交流学术思想。研讨会由(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主办,内蒙古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小说研究》编辑部协办。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期间,我院教师聆听了“文学传播与文明互鉴”“诗学思考与文明互鉴”“区域文化与文明互鉴”“国别文学与文明互鉴”“批评自觉与文明互鉴”五场共30人次的专家主旨报告,参加了“我与主编面对面——青年学者期刊论文撰写与发表恳谈会”,并在分论坛宣读科研论文。此外,我院尹延安教授应邀主持了“批评自觉与文明互鉴”场次6位学者的专家报告并做简要点评,宋昀、徐多毅、王刚等老师分别主持了“比较文学与文明互鉴”“译介传播与文明互鉴”“国别文学与文明互鉴”等主题分论坛的活动,并在闭幕式上做分论坛总结发言。


区域国别、文学文化、文明互鉴是本次会议的三个核心向度,“文明互鉴”标志着中国学者的学术活动是以双向交流而非单向接受为前提,也体现了中国学者文学文化研究话语自觉。正如我校特聘教授、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朱振武教授在大会致辞中所言,中国特色的研究应要立足本国文学文化立场,努力创造自主批评话语和理论体系,均衡吸纳外国文学文化精髓,打破西方话语模式和批评窠臼,建构本国学者自己的文学观和文化观,以图重新建立世界文学文化新体系,重新绘制世界文化新版图。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我院参会教师通过此次会议交流,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全球化语境下,世界各国文学都以各自方式审慎地观照全球化的发展,以其跨国别、跨地域、跨文明、跨文化等诸多特征,日益成为多元文明互鉴互释和交流碰撞的重要载体,这必将为我院教师科研和学科发展提供积极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