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寒假期间,学院积极落实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再出发动员大会”精神,锚定高水平社科项目申报目标,统筹推进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教育部等省部级社科研究项目申报工作。学院通过多元协同、精准施策,以线上线下专家辅导、专题推进会、跨部门联合打磨等形式,全面提升项目申报质量,为2025年社科研究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一体推进,构建三级项目申报体系

学院立足学科特色,聚焦国家战略与区域文化建设需求,科学谋划选题,构建起“国家社科—省部级项目—市厅级项目”三级项目申报体系。学院组建由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申报团队,组织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3项。


专家领航,线上线下双轨赋能

为精准破解申报难点,学院邀请校内外社科领域权威专家,以“线上答疑+线下研讨”形式开展多轮辅导。1月中2月初,学院和社科处协同举办“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专题培训会”,针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译著选题、团队组建、国际合作等环节进行“一对一”指导;邀请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毛浩然、姜秋霞、董晓波、黄协安等围绕选题凝练、论证逻辑、学术创新等核心问题展开解析。213日起,在社科处周密安排下,组织学院教师参加集中撰写打磨会,通过朱振武等专家线上线下指导进一步提升申报活页质量。此外,学院还建立“申报导师制”,由曾获批国家级项目的教师结对帮扶,形成“传帮带”长效机制。


协同联动,打磨精品力促转化

寒假期间,外国语学院与校社科处紧密协同,建立“学院初审—社科处预评—专家终审”三级打磨机制。29,学院召开“2025年社科项目申报推进会”,院长陈颖强调“以申报促科研、以项目育团队”的工作导向,动员教师深挖学科交叉潜力。社科处开展集中封闭式打磨期间申报教师对申报活页进行精细化修改,重点提升选题前沿性、框架科学性和成果可转化性。学院党委书记薛勇亲临现场慰问指导,认为跨部门联动实现了资源整合与效率提升,为冲刺高层次项目奠定了扎实基础。通过寒假期间的持续推进,外国语学院教师申报积极性进一步凸显,申报材料在创新性、规范性等方面不断得到提升


学院将继续以项目申报为抓手,以成果产出为目标,推动外语学科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学校人文社科研究贡献更多标志性成果。学院后期根据各类申报通知要求,进一步查漏补缺,力争在2025年社科项目立项中获得满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