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码(0551)

 

一、专业学位类别简介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依托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设立,于2023年开始招生英语笔译专业方向,着力打造“翻译为要、能源特色、多语协同”发展方向。本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20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4名,博士12名。教师均有在国外进修、工作和访学经历。近年来,教师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 承担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0多项。

本专业学位点服务我国能源行业拓展海外业务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学科特色,有效发挥外国语学院自身的条件和师资优势,与校内外实践单位协调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适应国家、地方和行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笔译人才。

二、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服务国家”为导向,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翻译基础知识以及与翻译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水平语言能力、翻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翻译技术能力、百科知识获取能力、实践归纳总结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符合国家战略和能源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3年,实行学分制,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专业实习+学位论文”四阶段递进式培养方式。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实行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译员或专业人员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导师组以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教师为主,并吸收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有6年以上翻译项目管理经验的人员参加。

四、主要研究方向

英汉笔译(能源科技翻译、能源经济与贸易翻译)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须至少修满42学分(跨学科专业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需另补修6学分课程,不计入总学分),每门课程经考核,成绩达到相应要求可取得相应学分。课程包括公共基础学位课、专业学位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和实践环节。主要课程及其教学计划见下表(加*为核心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开课学院

授课

方式

考试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A

公共基础学位课

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S12A1001

36

2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面授

考试

8学分

中国语言文化

S14A3001

32

2

1

外国语学院

面授

考试

翻译概论*

S14A3002

32

2

1

外国语学院

面授

考试

西班牙语(第二外国语)

S14A4001

32

2

1

外国语学院

面授

考查

B

专业学位课

人工智能辅助翻译技术与实践*

AI+课程)

S14B1001

32

2

1

外国语学院、

合作企业

面授实践

考查

9学分

笔译理论与实践*

S14B3001

32

2

1

外国语学院

面授实践

考试

口译理论与实践*

(课程思政示范课)

S14B3002

32

2

2

外国语学院

面授实践

考试

文学翻译*

S14B3003

32

2

2

外国语学院

面授实践

考试

学位论文写作

S14B3004

16

1

3

外国语学院

面授

考查

非学位课

C

专业选修课

英汉语言对比

S14C3001

32

2

1

外国语学院

面授

考查

16学分

能源科技概论

S14C3002

32

2

1

石化院、

外国语学院

面授

考查

非文学翻译*

S14C3003

32

2

2

外国语学院

面授实践

考试

能源专业文献研读与翻译实务*

(限选,AI+课程)

S14C3004

32

2

2

外国语学院

面授实践

考试

中外翻译简史*

S14C3005

32

2

2

外国语学院

面授

考试

高级汉英笔译(“理解当代中国”专题)

S14C3006

32

2

2

外国语学院

研讨

考查

能源科技翻译工作坊AI+课程)

S14C3007

32

2

2

外国语学院

案例教学

考查

能源商务翻译工作坊AI+课程)

S14C3008

32

2

2

外国语学院

案例教学

考查

国别与跨文化研究

S14C3009

32

2

2

外国语学院

面授

考查

AI 译后编辑实务(限选,AI+课程

S14C1001

16

1

3

外国语学院、

合作企业

面授

考查

翻译项目管理

S14C1002

16

1

3

外国语学院、

合作企业

实践

考查

翻译批评与赏析

S14C3010

16

1

3

外国语学院

案例教学

考查

英汉交替传译

S14C3011

32

2

3

外国语学院

面授实践

考查

D

公共选修课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S12D1002

18

1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面授

考试

2学分

人工智能概论

S99D1002

16

1

1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面授

考试

实践环节

笔译实践*

S14E3001

至少15万字(词)英汉互译(1-4学期)

考核

2学分

专业实习*

S14E3002

不少于6个月(4-6学期)

考核

3学分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S14E3003

至少研读30篇(部)与培养方向相关的文献(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2),撰写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1-3学期)

考核

1学分

学术活动

S14E3004

参与不少于10次的学术活动,且每人须进行4次学术汇报交流(1-6学期)

考核

1学分

翻译职业资格证书类

 

在校期间需参加CATTI等翻译职业资格证书类考试,并获得相应证书

 

不记学分

补修课程

高级英语

 

32

2

1

外国语学院

不计学分

语言学导论

 

32

2

1

外国语学院

英美文学

 

32

2

1

外国语学院

六、实践环节管理

1.笔译实践: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完成15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第1-4学期);其中,汉译英不少于5万字,能源相关材料不少于5万字。由导师指导、监督并初步评定考核成绩,学院组织审查翻译作品数量、质量并确定考核成绩,成绩合格记3学分。

2.专业实习: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实习时间为6-12个月(第4-6学期),实习完毕向学院上交专业实习报告,审核通过后获得3学分。

3.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在学期间应至少研读30/部与本人培养方向相关的文献资料(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2),并在此基础上撰写5000英文单词以上的文献综述,导师考核通过者撰写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通过学位点组织的开题答辩,获得1学分。开题答辩不通过者将予以分流培养。

4.学术活动:在学期间参与不少于10次学术活动,其中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活动不少于5次(含暑期学校、专题学术研讨会、学术论坛、重要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等),且每人须进行4次学术汇报交流,完成者获得1学分。

5.翻译职业资格证书类考试:在学期间需参加CATTI等翻译职业资格证书类考试,并获得相应证书,合格者方能进入毕业审核环节。未获得相关资格证书的,将予以分流培养。

七、学位论文工作

修满规定的学分者方可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一学年。学生应于第三学期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由导师组负责审定。论文可以采用以下形式之一,原则上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撰写,正文字数(不包括参考文献和附录)原则上不少于10,000 字(以汉字版面字数为准):

1.案例分析报告:选题应来源于真实或模拟的翻译实习实践项目,反映翻译专项任务特征。学生应从自己参与的翻译专业实习实践中挑选典型案例,相关案例可以是一个翻译实习实践任务或项目,也可以是一组主题相关的翻译实习实践任务或项目(原文文本应在10,000 字以上,以汉字版面字数为准)。论文选题应有明确的问题探讨,其主题应与专业培养方向契合,包括但不限于:笔译实践操作类、翻译项目管理类、翻译语言资产管理类(术语库、语料库等)、项目质量审校类(仅限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翻译技术应用与产品研发等。

2.翻译调研报告:选题应来源于行业,反映行业特点。以翻译行业中的某一方面、某一现象、某一群体或某一机构为调研目标,针对具体问题,从专业翻译的角度,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调研,收集、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调研报告主要围绕翻译行业,对其翻译政策、翻译产业、翻译教育、翻译现象、翻译技术等问题开展调研与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或作出结论。调研应有明确的问题意识,选题涉及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笔译政策、笔译行业发展、笔译项目管理、笔译实践操作、翻译工具及技术应用等。

学位论文采用匿名评审制,须经三位论文评阅人评审通过后方能进入答辩程序,且评阅人中至少有二位是校外专家。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三位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成员组成,其中须有一位具有丰富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

八、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后须进行中期考核,及时检查和总结研究生入学以来的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开题报告及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中期考核具体办法按《常州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执行。

九、学籍与学位

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可按学位申请程序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学籍与学位授予按《常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常州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等相关规定执行。